-
法国巴黎的达利蒙马特空间
- 时间:2010-07-08 16:52:48 来源:爱旅行网 作者:爱旅行网
达利蒙马特空间的300多件达利艺术藏品将把您带入这位行事乖张、意境难测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达利的世界。达利的超现实艺术常以雕塑、绘画等形式表现。此外,达利擅长的3D艺术表现更会让你充分感受到什么叫不可思议。
雕刻家达利
达利空间收藏有大量法国超现实主义的著名画家和雕刻家的作品。达利的雕塑品是他艺术风格的一种突出的表现形式。这些雕塑品怪异夸张的造型以实物的形式表现了创造它的大师的思想与潜意识,可以说它们是大师意向的超现实主义三维体现。大多数的雕塑作品灵感来源于画家或版画家的绘画作品。 达利是一个以探索潜意识著称的雕刻家。他用软蜡和黏土为他的雕塑作品做最初的造型,等黏土或软蜡凝固定型后,他那近乎荒谬无法探究来源的想象力也有了它最基本的雏形。然后,就是将作品模型变为坚固的实物的过程。他将沸腾的铜汁浇铸在模型的外面及缝隙里,铜汁凝固后最终的作品就成型了。这种制作方法被称为“失蜡法(la cire perdue)”,达利的所有作品都是采用失蜡法来塑造的。“失蜡法”又称“出蜡法”、“拔蜡法”,是一种熔模制造方法。中国古代常用此法来铸造大型青铜器。所谓“失蜡法”,是先制作一个略小于制成品的黏土模型,在它上面涂上一层蜡,在蜡上雕刻花纹后,再加上一层黏士,然后进行整个加热。加热后黏土定型,而蜡则熔化流失,蜡流失后在黏土间留下空隙,然后将金属熔液注入模型空隙,待金属冷却凝固后打碎模子,就可得到最后的制成品。用“失蜡法”铸造器物,由于采用整模不会出现合范带来的铸痕,表面光滑精细,可以铸造相当繁缛复杂的纹样,中国湖北著名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尊盘就是用这种方法制造的。
画家和设计师达利
达利空间还收藏有大量的名画家的版画及油画的仿制品。达利曾受邀为一些 艺术作品出版物作画,比如他曾为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Comte de Lautreamont,1846-1870)的长篇散文诗《马尔多罗之歌》(Les Chants de Maldoror)作插图。这首诗里详尽描述了185种动物的名称及其变形与嗜血的故事,这类故事很容易使达利想象的翅膀打开双翼展翅高飞。1956年, 编辑约瑟夫·弗莱(Joseph Forêt)请达利为塞万提斯(Cervantès)的著名小说《唐·吉诃德(Don Quichotte)》作系列插图。
尽管最初达利认为他的这些创造艺术的技术比较的“官僚主义”。但他仍旧沿寻着他想象的轨迹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他也还经常尝试使用别出心裁的方法作画,比如他的一件艺术作品就是将一些蜗蘸上颜料,然后放在石头上任其任意爬行,蜗牛身后留下的爬痕就形成了一幅自然的艺术作品。
达利还对设计艺术很感兴趣,他把造型设计当作另一种他超现实理念的表达方式。达利空间还展出了大量由达利想象设计的家具与物品,其中大量的造型设计来自于他的那些超现实的绘画作品。比如达利空间展出的一张有手有脚的矮桌。这张桌子一端由一只手托起,手臂的另一端演变为一只脚,桌子的另一端则放在这只脚的膝 盖上,桌子上还放着一只巨型蛋。达利常用蚂蚁象征死亡,蛋象征生命,这只光滑洁白的蛋代表了其中孕育的生命和新生命的重生。
在1934到1935年间,达利根据一位演员梅维斯特(Mae West)的照片创造了一幅名为“梅维斯特的面容”的水粉画。这幅水粉画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被放在一个以超现实手法布置的展厅里。达利还根据该照片制造了一只“梅维斯特的唇形沙发”。在这项创作中,达利一改其以往偏执讽刺的手法,从事物的本身--梅维斯特的性感红唇出发,制作了一件实用的功能性作品。第一件“梅维斯特的唇形沙发”在达利的监督下于1936 年在巴黎制作,最初的沙发运用了“鲜粉红色”,这种性感的颜色使这件作品变得非常流行,以至于之后的几十年间,这件著名的造型沙发一再地被世界各地的家具制造商们仿制。
开启达利思想之门,进入达利超现实世界的钥匙
仔细研究一下达利的艺术作品,你会发现达利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使用几种象征性的物品来说明该作品的涵义。这些物品或多或少的包含了作者的信仰和想象力: 拐杖、海胆、鸡蛋、蚂蚁、面包、蜗牛……很明显,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些物品的象征义我们就无法理解达利想通过他的作品向我们表达什么。 达利说拐杖向他传达了自信、傲慢的信息,他认为以上这些特征正是自己所缺乏的(这位爱出风头的艺术家能够这么评价自己,可以说这句话比他的任何作品更令人吃惊)。不仅如此,达利还认为拐杖象征了死亡、复活、权力和能力。达利还认为:“梦幻的秘密就像海中的海胆一样。”“画家的沉思必须如同海胆的骸骨。”鸡蛋是生命、涅磐的象征,而蚂蚁则是死亡和人类道德短暂性的象征。关于对面包的解释,达利曾说他把“思忆中的女人”放在面包上的灵感来自米勒的“晚钟”。当人们问达利为什么用面包时,他说:“它是那么有用,是营养和食物秘密的符号,我要把它变得不实用而美感,用面包来制造超现实。” 蜗牛在达利的世界中更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它反映了达利的精神之父西格蒙德·弗罗伊德的心理哲学。尤其在早期的超现实运动中,达利的作品就包含了很多的心理学因素。他认为任何事情不会无缘由的发生。达利还对蜗牛壳的几何图形和内部构造十分着迷。蜗牛缓慢、悠闲的脚步代表宇宙中的时间,有些作品中的蜗牛被达利插上了翅膀给予了速度,使它飞快地在达利的超现实空间内滑行。
达利生平
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Dalí)1904年5月11日出生于西班牙东北部赫罗纳市附近的菲格拉斯镇。达利自幼酷爱绘画,六岁时小达利就在一个纸板上画出了名为《家乡风景》的第一件作品。1914年,年仅十岁的达利进入菲格拉斯中学时,即表现出超凡的绘画才能。十七岁时达利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皇家美术院学习,专修绘画和雕刻,他在此系统地掌握了古典主义绘画技法,为其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后来由于这位富家子弟生活放浪,尽管富有才华,他还是被治学严谨的皇家美术学院开除。1922年,18岁的他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家行列。在巴黎接触了大量新潮绘画流派 和其他各种艺术流派后,经过不懈的探索与追求,达利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常使用夸张、变形、荒诞、怪异、省略和象征等表现手法,给人一 种介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感觉。
1929年,达利在法国结识了一位俄罗斯女青年加拉,从此,两人形影不离,最后成了终身伴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战争,达利在美国住过几年,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题材居多。他除了绘画,还从事小说、电影、戏剧和芭蕾舞剧创作。比如他曾与著名悬疑剧大师希区柯克在多部著名电影里合作。在希区柯克导演,格利高里·派克和英格丽·褒曼两位巨星出演的《爱德华大夫》中,达利为影片设计了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布景,更为此片锦上添花。
二战结束后,达利于1948年回到欧洲,长期住在自己的家乡菲格拉斯。他在自己的“皮尔托·伊卡尔”工作室里进行创作。50至60年代,达利的很多作品以 宗教、历史和科学为题材,均系大型画作。到了70年代,达利在菲格拉斯建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达利剧院—博物馆”。1983 年,西班牙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400幅达利绘画原作精品展”,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出席了揭幕仪式。此外,达利还在巴黎的蓬皮杜中心举办过类似的大型画 展。
1982年6月10日,与之相伴50多年的妻子加拉病逝,这对达利是个极大的打击。他迁出了同加拉共同生活多年的“波尔托·伊卡尔”寓所,住进了位于菲格拉斯剧院—博物馆附近的普博尔古堡,并在此度过了剩余的晚年时光。1984年3月27日,以“加拉—达利”命名的基金会正式成立,同时达利被授予西班牙最高荣誉勋章“卡洛斯三世大十字勋章”,这是他的祖国对其一生对艺术的杰出贡献作出的褒奖。
1989年1月23日,达利因心脏病死于菲格拉斯的一家诊所,享年84岁。他的尸体涂以香料防腐,安葬于“达利剧院—博物馆”地下。
达利作品的中国“狂想旅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达利的作品就曾远渡重洋来到过那时刚刚向世界打开国门的中国。当时的北京、上海都曾经举办过小型的达利作品展。2002年夏季,达利的作品们又一次踏上了中国这块早已熟识的土地,先从南至北,后又由北向南,在中国的广州、北京、上海、香港四大城市游历,参加了主题为“狂想的旅程” 的专门为它们举行的为期一年的中国巡回展。此次巡回展共展出达利作品374件(套),包括绘画作品344件,雕塑作品37件,黄金制品、青铜制品和玻璃制品共13件,灯具家具6件,有关达利的外文版书籍多部,关于达利的电视、电影4部。
-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