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业要当“先行军”和“生力军”

  • 时间:2010-08-07 14:52:10  来源:网络  作者:爱旅行网

本报记者李晓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旅游业能不能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旅游业发展至今,是不是发展速度越快越好?”“在各类资本大规模投向旅游业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7月28日至29日在长春举办的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上,围绕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各地旅游部门的“当家人”放开思路,畅所欲言,纵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转方式调结构旅游业大有可为

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在财税政策上享受省级工业园区同等待遇,旅行社组接团收入按增值计征营业税,把旅游发展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今年以来,湖北省在加快旅游业发展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湖北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说,旅游业地位和作用凸现,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旅游业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一项关乎民生的社会事业,还是一个覆盖广泛的综合行业,能够发挥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张达华认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旅游业担负着双重任务,既要提升产业自身发展质量和水平,更要全面认识产业的综合功能,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国民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作贡献。

其实,不只是湖北,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出台,越来越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提升了旅游业工作摆位,更加主动地把旅游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让旅游业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战略中当上“先行军”和“生力军”。

河北省旅游局局长王新勇说,河北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全省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发展,今年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由去年的2000多万元一跃增至2亿元。目前省内近20条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30多条高速公路、4个机场正加快建设,旅游立体交通网络正抓紧构建。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当前,各地党委、政府都在转方式调结构,重点是服务业,而服务业的重点金融、物流、信息在省以下基本不具备发展条件,所以旅游业成为热点投资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山东为例,鲁信集团、山东高速集团、青岛啤酒集团等山东二产、三产中的大企业开始迅速做大旅游产业板块。港中旅、深圳华强集团等一批国内旅游大企业先后到山东投资。

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外贸依存度高达52%的浙江经济吃到了苦头,而在此期间,旅游业因其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而地位凸现。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说,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性消费,是可持续消费和多层次消费,变投资主导型经济为消费主导型经济,旅游业是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

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理念

“旅游业关联度高、综合性强,不可能游离或独立于其他产业自行发展。”天津市旅游局局长佘清文感言,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大旅游发展不仅是旅游部门的事,还涉及许多相关部门,需要这些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为此,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旅游业,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理念。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紧紧围绕城乡风貌改造、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以及扶贫等全区重点工作,大力建设特色旅游小村镇,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养生旅游,推动旅游扶贫。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陈建军说,由于主动融入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中,旅游业赢得了很好的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突破了小旅游的局限,构建起大旅游格局,扩大了旅游惠及民生的覆盖面。

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来推动发展的大跨越,国家旅游局和各级旅游部门在此方面做了许多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去年底以来,按照优势互补、统筹协调、联合推进、融合发展的思路,国家旅游局先后同农业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文物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签署了合作协议;各级旅游部门也通过主动与相关部门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合作发展旅游业的领域,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的局面。在融合中开拓新领域、打造新亮点、培育新业态,正在成为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谈到产业融合,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的一番话意味深长。他说,推动旅游业与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离不开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我们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树立合作也是支持、融合也是发展的理念。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合作和融合不会使旅游产业和旅游部门的功能弱化,相反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只有融合才能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不能片面追求旅游GDP

不久前国家旅游局旅游经济分析会上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预计可达10.9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6%;国内旅游收入6055亿元,同比增长20.6%;旅游总收入7500亿元,同比增长19%。

与全国旅游业发展形势一样,宁夏旅游业交上的“答卷”也着实令人满意: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预计同比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然而,看着这组喜人的数字,自治区旅游局局长李春阳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连续多年实现规模增长之后,宁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李春阳说,质量是旅游业实现永续发展的核心所在。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解决重速度、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今年年初全国旅游行业启动了旅游服务质量年工作,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回避。座谈交流中,邵琪伟坦言:“比如我们旅游服务中存在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零负团费、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等情况依然存在,离‘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这些年山东旅游投资高速增长,但也出现了低水平、重复性建设问题。于冲说,比如,一方面高星级饭店在超常规发展中出现过剩苗头;另一方面,山东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但至今还没有一处符合国际度假标准的滨海度假酒店。

“吉林旅游还存在着资源有效整合不足、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直面不足,吉林省旅游局局长安桂武毫不讳言。他说,为此,吉林省正在通过抓项目,促资源优势转化,解决产业链条“短”的问题;抓融合,促产业转型,解决产品结构“窄”的问题;抓服务,促管理升级,解决经营方式“粗”的问题;抓整合,促一体化发展,解决资源“散”的问题,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旅游人才素质问题也一直让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纠结于心。安徽省旅游局局长胡学凡有例为证:全省旅游院校在读学生6万人左右,其中高校3万多人,中专2万多人,但没有一所旅游院校是按照现代旅游业发展要求设置的,学科设置、教学方式、培养模式都还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系统建设、学科设置、师资力量都有问题,导致旅游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旅游业要转变发展方式,最终要依靠旅游人才支撑。四川省旅游局局长张谷说,为此,要建立完善的旅游业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和体系,完善旅游人才教育和培训机制,逐步形成旅游人才激励和约束的社会机制。

在如何认识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关系上,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的一席话语重心长。她说,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服务业两大目标,我们重要的任务不仅仅是对旅游业的GDP比重、对市场的规模大小负责,更要对旅游业的产业素质和正确发挥其带动功能负责。

资源保护是重中之重

“干旅游将近20年,最大的体会是自己慢慢成为一个环保主义者、创意工作者。”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对旅游开发和资源保护有着深刻而独到的认识。他说,在贵州,省委书记提出“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主管旅游的副书记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不怕贵州穷,就怕全国不富。只要保护好这方青山绿水,传承好原生态文化,就一定能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贵州的实践也充分说明发展旅游业是保护资源、传承文化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越是在各方高度重视旅游业的时候,越是在各地都在推进旅游业转型的时候,越是在各类资本都投向旅游业的时候,我们越要强调有效保护下的合理开发利用,强调可持续发展。”胡学凡说,为此,安徽高度重视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中突出调查研究,采取向管理者、专家、企业经营者和群众(网上公示)征求意见“四位一体”的调查模式,指导旅游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当前一些地方在发展旅游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缺乏科学规划,甚至不惜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盲目开发。许澎说,在浙江,我们的一个发展思路是,对于年接待100万人次以上的规模景区,要坚决控制接待规模,坚决抑制非保护性开发,绝不“杀鸡取卵”、“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必须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邵琪伟说,包括要在规划上有长远眼光,合理布局,准确定位;要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产品开发建设上统筹兼顾当前和未来发展需求,为后人留下发展空间;要在项目上有所取舍,切不能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少走弯路,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爱旅行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