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业发展面临新机遇

  • 时间:2010-08-07 22:23:32  来源:网络  作者:爱旅行网

对话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主持人:本报记者吕立勤

主持人:去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下面,我们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围绕如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等有关话题,作进一步分析和展望。

姚景源:如何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我个人理解,这是既相互联系又有独立内容的两个话题,一个话题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另一个话题是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每一个话题的观察角度也可以是两个方面:一是从近期看,加快发展旅游业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提振信心的重要手段;二是从中长期看,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持人:除了上述概括,您认为对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还有哪些新的观察角度?

姚景源:要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有关问题,是不能把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两个话题截然分开的。就像我前面已经说过的,尽管两个话题有各自独立的内容,但毕竟还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因为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也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大产业。不过,旅游业到底能不能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个人认为,一要看政策导向,二要看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规模和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我们还有第三个观察角度,那就是随着《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发布和逐步落实,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外部条件将会越来越成熟,而如何实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要求,关键还要看产业自身建设。

主持人:从您补充的第三点来看,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判断,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重大机遇?

姚景源:是这样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还存在现实的挑战。

主持人:您能否分别从近期、中长期和旅游业自身发展等3个方面给我们做一些具体分析?

姚景源:好的,我们先从近期需要分析。我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切实使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从国际发展趋势看,近20年来,旅游业持续以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目前旅游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8%以上,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之一;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新世纪以来国际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6%至7%,远高于世界经济年均3%的增长率。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看,同样如此,一些国家正纷纷把发展旅游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比如,美国制定了面向21世纪的旅游发展战略;日本实施观光立国战略,制定了《推进观光立国基本计划》;法国采取旅游战略管理模式,成立“旅游战略委员会”,以巩固旅游优势;西班牙提出了旅游业全面质量管理战略;韩国公布了《观光旅游业先进化战略》,等等。二是从国内发展需要看,加快发展旅游业有助于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和扩大就业。旅游消费是最终消费和综合消费,在社会总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国家旅游局2008年的数据为例,旅游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可以拉动对铁路、公路、机场、码头、景区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可以拉动对宾馆饭店、景区景点、大型游乐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投资,还可以拉动对邮轮、游艇、索道等旅游装备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投资。旅游业对扩大就业的促进作用也十分明显。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超过50万人,全国旅游从业人员达1100多万人,加上间接就业6500万人,已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7%。仅乡村旅游就吸纳安置了农村富余劳动力600多万人,带动相关就业2000多万人。

主持人:从中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业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又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姚景源:着眼于中长期发展,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说,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高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快发展旅游业,让旅游业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且尽快使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更有助于我们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特别是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时期,加快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可以成为我们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这对我们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从外事接待型到经济产业型的巨大转变,入境、国内、出境3大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据统计,1978年至2008年,我国入境接待人数从181万人次增加到13002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从78万人次增加到530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2.63亿美元增加到408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也从1994年的5.24亿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7.12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则从1994年的373万人次增长到2008年的4584万人次。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有130多个。2009年以来,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但我国旅游业总体上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我国已经成为继法国、美国、西班牙之后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展望未来,我们更充满期待。《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坦率地说,在未来5至10年,我们要把旅游业发展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花大力气加大旅游业自身的建设,切实完成各项主要任务,完善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主持人:您对未来旅游业自身建设又有哪些建议和思考呢?

姚景源:我认为,《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对这一问题已经谈得很明确了。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对加快发展旅游业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大旅游和综合性产业观念,牢牢把握好国务院提出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把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重点扶持。为此,一要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三要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四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五要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使我国早日在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实现我们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爱旅行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