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教授建议将钓鱼岛建成旅游观光地
- 时间:2010-10-12 12:00:12 来源:网络 作者:爱旅行网
日本冲绳大学教授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将钓鱼岛缓冲化,成为和平利用的平台,建设成为两国四方(中日加台湾、香港)的旅游观光开放地。
以放还船长为结点的中日钓鱼岛风波本可以告一段落,却始终余烟未尽。中方通过外交部发言人等渠道释放了若干善意,但日方民间和地方却对事件不断放大。福冈民间出现右翼势力集结袭击中国游客团队,冲绳与那国岛町议会要求日本政府强化钓鱼岛警备,一些政党在那霸集结力量示威游行,这些都反映出钓鱼岛问题将长期发酵的兆头。
围绕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如何重构的确考验两国。尤其是钓鱼岛主权搁置的利弊,舆论各有解读。过去为维护中日关系的大局,中国一直主张“搁置争议”,日方却误读成中国会为了中日友好大局而忍让钓鱼岛主权。此次撞船事件日本的对应和处置表明,中日之间迄今为止的回避战略可能行不通了,钓鱼岛问题再“搁置”下去,问题将越来越多,麻烦将越来越大。
通过这一事件,中国似乎感觉到问题所在。中国渔政指挥中心近日表示,中国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的执法巡逻将常态化。这可能意味着,中国的立场已从原先的“搁置争议”朝“着手解决”方向发展。但是,日本朝野的认识似乎与中方南辕北辙,要加强钓鱼岛周边海域的警备和对应力度,中日双方发生碰撞的概率增大。看来,中日双方要走到“坐下来谈”,还需要经历周折和风险的过程。
不过,中方今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势,反而有利于最终促成双方坐下来谈。中国过去对钓鱼岛的主权宣示主要限于口头,囿于各种因素并未实际行使主权管辖。民间捕鱼行为或保钓行动,又往往途中被驱赶而夭折。今后渔政执法常态化,将力促日方重新审视中国的主权存在。
多年来,钓鱼岛地区一直由日本实际控制着,中国渔政船执法常态化可能会与日方的强硬举动针锋相对,双方对峙、摩擦乃至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增大。最坏的局面将是日方借此愈加使钓鱼岛军力常驻而“要塞化”,进而使得问题的性质进一步恶化。
要想打破日本习以为常的“固有”认识和做法,必然需要经过一个尖锐而具有风险的过程。这要看中国把日本拖到谈判桌上的决心、智慧和毅力有多大,以及日方政治势力从战略性高度认知对华关系重要性的力度消长。
日本人做事比较讲究投入和效益的性价比。中日双方交手,需要达到相当的性价比,才能逼日方就范,如同此次撞船风波后中国的强硬逼日本后退一样。日本社会文化中,较之于国际社会通行的正义、道义,更重于实力与得失的计较。
很明显,如果两国都把钓鱼岛当成边界要塞,情况必将很难收拾,从日本现实政治看,“要塞化”是有利可图的,如果真那样,中方就必须用日本所看重的“性价比”的方式进一步解决。时至今日,要想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中日双方必须坐下来好好谈,否则最终两败俱伤。
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将钓鱼岛缓冲化,成为和平利用的平台,建设成为两国四方(中日加台湾、香港)的旅游观光开放地。正如当年邓小平答日本记者提问所言:“这个问题我们和日本有争议,钓鱼岛,日本叫尖阁列岛,你看名字就不同嘛!这个问题可以先放一下。也许下一代比我们聪明些,会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作者是日本冲绳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