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旅游法或于2012年出台 保障公民旅游权
- 时间:2011-03-14 09:17:52 来源:网络 作者:爱旅行网
当前我国旅游业的巨大潜力正在爆发。在“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迎接中国“大旅游时代”的来临,促进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两会召开之际,本报就此采访了3位旅游专家。
加快与其它产业融合
201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4万亿元人民币,在我国接近40万亿元人民币的GDP总量中所占比重还很小。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尽管我国旅游业以高于GDP的增幅在增长,然而人均旅游消费增长较低,不足10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我国旅游业的“大饼”主要是靠人数摊成的。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如果依照目前的发展,只能推动我国旅游业在“量”上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而要促使其从“量”到“质”的改变,产业融合是必经之路。
具体路径为: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促进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补上我国在大型旅游装备制造领域的短板;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
《旅游法》正在起草
业界普遍认为,从现在开始的十年将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戴斌指出,“我国旅游业进入大旅游时代,单靠行政手段已无法解决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寻求制度化保障。”在呼吁了20年之后,《旅游法》的编撰于2010年启动,目前正在起草阶段,或于2012年出台。对公民旅游权利的阐述、如何协调政府部门间关系,以及对旅游参与者间相互关系的界定都将成为该法律中重要的内容。“《旅游法》将成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戴斌说。
而另一部备受关注的《国民休闲纲要》目前已进入审批阶段,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台,将涉及包括带薪休假制度在内的多项内容,与《旅游法》一样,将从制度上保障公民的休息权、旅游权,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认为,对民生的关注,是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最突出的亮点。政府层面更加关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例如近期一批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等。
旅游企业要主动转型
近3年来的《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游客正呈现散客化趋势,与过去的团队旅游相比,散客对旅游信息的提供、旅游安全度、能否融入当地生活等的要求更高。为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凌云呼吁,面对日益多元多样的旅游需求、不断扩张的旅游消费、个性细分的人群市场、讲求质量的消费意识,旅游企业应当作出相应转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满足游客一揽子的需求。
相关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旅游报道